老年性嗓音不可忽视!该如何诊治和预防?
文章来源:重庆仁品医院发布时间:2023-04-07
老年性嗓音是指机体进入老年期后,全身机能及喉部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继而导致音量减弱、音调改变、声音粗糙嘶哑、发声易疲劳等特征性嗓音变化,对生活质量、社交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涉及这一人群嗓音障碍越来越常见。
文献报道,老年性嗓音障碍的患病率为4.8%~29.1%。
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其嗓音障碍是与年龄相关还是病理性改变,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
进入老年期后,喉软骨钙化,喉关节弹性、韧性降低,进而影响其活动和音调的调控。由于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声带黏膜水肿,声韧带的弹性纤维断裂、萎缩,密度下降,而胶原纤维密度则逐渐增加。喉内肌也逐步萎缩,并逐步被胶原纤维所取代,声带肌肌力下降。
老年男性的声带黏膜变薄,因此在声带内收时会出现梭形的声门裂隙,而老年女性的声带黏膜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增厚,导致声带振动的节律性减弱。此外,黏液腺退化而致声带表面缺乏足够的湿润,这些变化均导致老年性嗓音。
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发音疲劳、嗓音嘶哑、嗓音强度减弱、音域变窄自感歌唱、高声说话费力,此外咳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均是常见伴随症状。患者的嗓音听起来苍老音调单一,声音的持续性降低,会出现嗓音震颤的情况。此外还会出现发音与呼吸关系紊乱、说话节律减慢等情况。老年性嗓音特征性很强,对于专业用嗓人士而言,这种嗓音改变又导致过早结束职业生涯的可能。
频闪喉镜检查
老年性嗓音障碍必须排除其他可导致发音障碍的常见疾病,需通过详实完整的病史采集以及多角度的综合评估,其中包括直接动态成像的频闪喉镜检查,其特征性表现是声带光泽变差或消失,声带萎缩,张力较差,同时由于喉部肌肉的代偿反应,声带内收时呈不同程度的弯曲和声门闭合不良,表现为三角形、平行或梭形裂隙。发声时可见声带黏膜波呈现非周期性或不规则振动,另外可见声带突隆起等表现。然而,需要注意在评估声带运动时,任何不对称都需要考虑除老年性嗓音障碍以外的其他诊断。
嗓音声学分析
嗓音声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本文前面提到的解剖学和生理变化,为患者潜在病理机制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在老年人群中,声带振动变得更加不规律和不稳定,嗓音的强度、基频、音域、微扰等声学参数都发生了特征性变化。嗓音微扰反映了发音过程中嗓音出现的细微而快速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声带黏膜上皮层增厚,声带振动受到影响,言语的流畅度降低,可在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上得以反映出来。
由于气流动力及声带结构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嗓音音域变窄,音谱图检查显示,老年男性第1共振峰降低,而老年女性1、2、3共振峰均降低。与老年性嗓音障碍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变化包括最大发声时间减少,通过声门的平均气流速度增加,每次呼吸时音节减少。此外,与年轻人相比,在老年人中观察到喉肌电图的改变包括运动单位振幅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及喉内肌放电频率的降低。
行为干预治疗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虚弱、听力障碍、抑郁、认知能力下降等全身因素对诊疗方案和最终治疗效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体作为系统化的整体,需通过进行综合行为干预治疗,适宜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增强发声器官的功能;营养均衡膳食,保持适宜体重有助于提高发音质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对已脱落的牙齿进行修复,减少其对咬合和发音的不利影响;调整或者停用可能对嗓音产生负面影响的药物,积极治疗胃食道反流性疾病,以防导致或加重语音障碍;此外,老年人要保持乐观良好的精神情绪,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宜温湿度进行嗓音的日常保养;科学的歌唱可使老年人发声器官得到持续锻炼,有助于延缓嗓音衰老。
嗓音训练
Gorman等进行的一项嗓音研究表明,19名被诊断为老年性嗓音功能障碍的老年男性参加了为期12周的嗓音训练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受试者的声门闭合状态明显改善,此外可见声门下压力增加,最长发音时间从22s增加到37s。可见嗓音训练在临床上有很大的价值。
在确定嗓音训练是否适合作为喉部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时,应进行全面的嗓音评估,与患者充分沟通讨论嗓音训练在老年性嗓音障碍治疗中的重要性,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并积极随访,以达到嗓音训练的最佳疗效。
嗓音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通过肌肉的放松可改善发声时的紧张和过度用力,使产生的肌肉张力能更好地适应良好发声的状态;采取适宜的呼吸方式,以达到呼吸运动的协调性,能够自如地根据需要来增加呼吸量和调节控制声门下压;采取正确的发声姿势,尤其是唱歌或高声喊叫时,通过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以获得动力、振动和共鸣器官协调平衡;通过包括音强、音调和音色在内的嗓音声学训练,发挥出嗓音的潜能,改善共鸣,丰富音色。在国内外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嗓音康复干预措施,包括励-协夫曼言语治疗法、嗓音功能练习、发声阻力训练、共振声音训练、吸气样发音等方法单独或者联合使用。上述方法虽作用原理不同,但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喉部肌肉的紧张、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增加声带弹性,以改善嗓音质量。
外科治疗
对一些有明显声门闭合不全,且对发音质量具有迫切需求的患者,通过严格的嗓音治疗也不能达到满意时,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常规采用的手术方式有:
声带注射填充和喉部框架手术。
将可吸收的真皮层胶原基质等功能性材料,如牛胶原或羟基磷灰石钙注射到声带固有层浅层外侧的声门旁间隙中,通过调节声带内移,以改善声门的闭合性,继而达到良好发音的目的,该治疗可在全麻下或局麻下进行,全麻下可通过直接喉镜对声带内移程度进行观察,而局麻能够在操作时根据声音改善情况进行注射剂量的追加调整,然而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局部浸润及黏膜表面麻醉,但部分情况下局麻患者仍较难配合,或者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比于全麻,局麻更易于复发。
其他手术方式:
苯妥英钠注射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人下鼻甲间充质干细胞等相关体外实验也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对声带伤口早期愈合以及再生奠定了基础。
使用硅胶或Gore-Tex等植入物的喉部框架手术同样可以改善声门闭合不良。
双侧甲状软骨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性嗓音障碍的有效方法,将植入物在声门旁间隙内逐渐内移调整,以定位植入物的最佳位置而获取最佳的嗓音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导致气道梗阻并保证移植物的外部支持,但由于其长期植入体内,可能会出现异物反应、喉部挤压变形或者继发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