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仁品医院 重庆仁品医院
主页 > 仁品新闻 >

【警惕】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中耳积液

文章来源:重庆仁品医院发布时间:2019-08-09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感冒或者鼻炎发作后几天出现耳痛。感觉耳朵闷闷的。老想摁一摁,揪一揪,有时又呼呼响个不停,听力似乎也下降了,好让人烦躁啊!
 
  当你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你,这叫“分泌性中耳炎”。虽然“分泌性中耳炎”也有“中耳炎”三个字,但是与大家观念中向外流“脓水”的“化脓性中耳炎”不同。它的发病原因与鼻子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在耳朵和鼻子后方有一条地道,叫做“咽鼓管”,这个地道的一头通向耳朵,道路尽头有个封闭的小房间叫做“中耳腔”。
 

 
  另一头通向鼻子,如果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被堵塞,就相当于堵住了中耳腔“唯一”的通气口,由于压力的不平衡,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这时你就会感觉耳朵外面好像蒙了一层纸,类似于飞机起飞时的闷胀感。
 
  如果堵塞的原因迟迟不能消除,中耳腔的粘膜分泌大量的液体,造成中耳腔积液,这时,耳闷的感觉会非常明显,感觉到有水在耳朵中晃动。
 

 
  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即使患儿没有主诉听力下降,家人则发现患儿漫不经心、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学习成绩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语言发育迟缓。
 
  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反复发作、肥大的腺样体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应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医生提示】分泌性中耳炎检查方法:
 
  1、耳镜或显微镜检查。
 
  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可直观了解鼓膜情况。
 
  2、中耳筛查。
 
  是反映中耳功能功能快速、有效且客观的测听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改善咽鼓管通气,保持鼻腔的通畅,减少鼻腔分泌物,治疗期间不要用力擤鼻,这会加重耳闷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