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仁品医院 重庆仁品医院
主页 > 仁品新闻 >

听力严重下降原来是这个原因?

文章来源:重庆仁品医院发布时间:2019-09-10

  近些天有几个年轻人出现了耳鸣的症状,进行听力检查后,都有明显的下降(高频),但是病人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
 
  其实原因是内耳里的内毛细胞分布不同,不同位置可以感受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20-20000HZ是人类能够感受的声波范围,而人们交流的主要频率是500-2000HZ。患者在2000HZ以上的听力受损,或2000HZ以下听力轻度下降时,往往难以发现。
 
  这几个年轻人都有长期佩戴耳机的经历,有时在公交、地铁上,由于环境嘈杂,音量过分调大,另有一位患者则经常活跃于高噪声娱乐场所,所以会发生耳鸣及轻微的听力下降。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噪声性耳聋。长期噪声(85dB以上)刺激可导致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听力减退。而由于早期高频下降不影响言语交往,故较难发现,而仅表现为耳鸣,在嘈杂环境中声音辨识能力较差等。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正常言语交流,且因耳鸣出现失眠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噪声性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噪声,少去高噪声娱乐场所,减少佩戴耳机时间并尽量调低音量。耳聋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几类,并不是完全听不到才是耳聋。
 
  大家试试用自己双手堵住耳朵,这时候大家感受到的,就是一名轻度耳聋的体验。而对于极重度耳聋,即使对着耳朵大声呼喊,也基本听不见声音,无法进行言语交流。而耳聋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沟通,可能造成社交孤立、焦虑、抑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2、不要随便掏耳朵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平时不要随便用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也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3、防止水流入耳内
 
  洗头、游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复发。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避免长时间耳机听音乐
 
  听音乐的习惯会造成年轻人听觉损伤,短期内耳朵会很敏感(耳鸣、听觉过敏……),长期如此会产生比从65岁开始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更为严重的后果。耳朵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引起听觉疲劳。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等。
 
  6、避免外力掌击耳部、打击头部


 
  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7、定期检测听力
 
  对于年轻人而言,一旦发现耳部不适,需立即到医院检测听力,以防突发性耳聋。而老年人更应该定期检测听力,通过专业检查设备了解耳鸣耳聋的状况。人老了,也不一定“耳背”,只要治疗及时且方法得当,一样可以耳聪目明。
 
  8、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医生提示:导致耳聋的原因有很多,若想判定耳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到正规耳鼻喉医院就医确诊。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预防,发现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还有其他问题可点击(免费在线咨询)或拨打电话:023-63539999与专家一对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