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耳聋病因与发病机制
文章来源: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发布时间:2021-03-25
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简称突发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少数在72小时内,听力降至最低点。
本病截至目前仍具有病因不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自愈性倾向等特征。
关于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直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内耳血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病毒及血管综合因素、迷路窗膜破裂、血管纹机能障碍、创伤、中毒、肿瘤等原因。
凡进一步检查可明确病因的应按病因诊断,如内耳震荡,颞骨骨折等,只有查不出病因的才属于本病范畴(特发性),其可能的病因推论如下:
(一)病毒感染
1、临床上不少患者往往在发病前有上感前驱症状,流行病学研究及对患者的血清病毒转化实验可检出病毒,如流感病毒B、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
2、病毒感染可引起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也可引起脉管结构和红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循环障碍。
(二)内耳供血障碍
1、内耳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迷路动脉,该动脉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受自主神经系统及局部调控机制的影响,也受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血管痉挛、血流障碍、血液呈现粘凝状态,微血栓的形成等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3、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降低,ET-1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和促进血管平滑肌增值作用,CGRP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强的舒血管活性多肽。
4、血管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而ET-1和CGRP对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
(三)自身免疫功能:
1、内耳膜迷路具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内耳组织可成为自身抗原,激发内耳免疫反应。
2、耳蜗的毛细血管是无孔毛细血管,内淋巴囊的毛细血管是有空毛细血管,可能有滤过功能。在体循环中,抗体可循此途径进入内耳,内耳是一个能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器官,内淋巴囊在内耳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内耳免疫应答是其保护性机制的一部分,但如果过于强烈可损伤内耳,引起膜迷路的破坏。
- 上一篇:熬夜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你真的知道吗?
- 下一篇: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