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耳聋,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文章来源:重庆仁品医院发布时间:2019-08-22
我国有两千多万的听力残疾人群,对于重度和极重度耳聋的病人,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对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人工耳蜗发明的历史:
早在1790年,Volt率先发现了电刺激听觉系统产生声音感觉的现象。他将两个金属杆置于自己的双耳中,加以50伏特的电压,产生了“摇晃的感觉以及听到了像煮沸的浓汤一样的声音”
1957年,Djourno和Eyries首次报道了第1例用电刺激听神经全聋患者后可帮助其增加对言语节律的识别且有助于唇读,经训练后还可听懂一些词汇。
1969年,House与JackUrban协力开发出了第一款可穿戴式的人工耳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于1984年批准了人工耳蜗在美国在临床中用于成人,并分别先后于1990年、1998年和2002年将病人年龄下限降低到了2岁,18个月和12个月

人工耳蜗的原理:
人工耳蜗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体外机和植入体,体外机有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和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器。植入体有信号接收器、解码器以及电极阵列。
体外机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信息,并把声音信息编码,发射给植入体,植入体将声音信息解码后通过电极以一定的脉冲形式刺激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哪些人可以植入人工耳蜗?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传导性耳聋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纠正外、中耳传音结构改善听力。对于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
只有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能耐受手术,且耳蜗和听神经完好的患者才能进行人工耳蜗手术。
另外,如果患者出生就没有听力,年龄大于6岁,完全没有听力和语言基础,目前也是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手术的。因为即使手术成功,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但是却不能理解声音的意义,大脑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言语听力发育期。
而且很多患者由于从来没接触过声音,对人工耳蜗的声音会非常不适应。
人工耳蜗效果如何:
很多人对人工耳蜗不了解,认为其和助听器差不多。其实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完全不同。助听器只是一个声音放大器,听力师可以根据患者听力损失的不同频率进行调试,补偿患者听力。人工耳蜗则是把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
而且根据目前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能够跟正常人一样完全融入社会,所补偿的听力完全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先天性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考上大学的人大有人在。人工耳蜗堪称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